研究组与华盛顿州立大学Sky Button博士合作在权威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上发表题为:全球两栖动物保护优先保护的整合研究(PDF *)。
人类活动正在将众多物种推至灭绝边缘,而当前保护区设置仅能微弱缓解受胁物种的生存压力,这中差异反映出现有的全球保护区体系的设置并没有很好的整合不同物种的生态、进化或其保护价值。因此,正如两栖动物生物多样性丧失地理格局所体现,栖息地的丧失将持续影响受胁物种。
为更好的指导保护区的设置以便其与生物多样性丧失高风险区相切合,我们评估了诸多因素在确定全球和生物群落层面上对优先保护区域识别(特别是两栖动物)的重要性。通过整合分析,我们对全球两栖动物物保护关键区域进行了识别、绘制和排序,并对每个物种的保护紧迫性进行了评分。这一方法基于物种特征和生态区域层面上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考虑了数据缺乏的物种可能面临的威胁以及系统发育独特的物种不可替代性。同时我们阐述了特有种的保护策略并预测未来人类活动对生态区域的可能影响。因此,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创新性。
作为对比,我们使用了物种丰富度和演化独特且濒危的物种评分指标(Evolutionarily Distinct and Globally Endangered ,EDGE)绘制了两栖动物生物多样性图谱并对其进行了排序。结果显示,我们的方法预测了两栖动物保护的关键区域,而单纯基于物种丰富度或EDGE评分指标时并不明显。

(b), and the integrative approach (c). We calculated priority scores for each approach by summing the scores (or number) of species overlapping each grid cell.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igh-scoring pixels differed considerably among the three approaches, with the integrative and EDGE score proxy approaches suggesting higher conservation priorities in the Paleotropics than the species richness approach
此外,通过衡量动物类群的优先保护等级,我们确定了温带及干旱区几个对于保护两栖动物至关重要而现在却被忽视的区域。在对全球两栖动物多样性全面掌握前,推荐使用我们的综合评分方法来确定两栖动物栖息地保护的地理优先级,同时可以用如EDGE评分方法等作为补充。本研究为避免基于简单的物种丰富度制定保护方案所带来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并可用于改进未来保护区的设计方案。

这一新方法可用来重新制定东北亚两栖动物保护规划,因为它强调了在保护优先级评估中常被忽视的区域的重要性。

*Clicking on this link is considered as a private request to the authors